最近帮人买笔记本,笔记本芯片的型号真多,看着都晕了,主要是看中Intel的,现在找些这方面的资料记录一下。
以下文字转载自http://digi.it.sohu.com/20090819/n266082079.shtml
英特尔的笔记本处理器产品线按照两个不同的标准来分类,一个是横向的型号标准,一个是纵向的品牌标准,示意如下:
注: L & SL = Low voltage 15W – 17W
U & SU – Ultr-low voltage 5.5W- 10W 建议此表按L/SL 和U/SU 分类
黄色的部分表示该系列所适用的品牌,比如 P和T系列的处理器根据主频或者二级缓存不同,会分别打酷睿2或奔腾的品牌。
从纵向的品牌标准看,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:赛扬入门,奔腾更好一些,酷睿和酷睿2最好。每个品牌的标示通常会贴在笔记本的键盘底托部分,如果你在市场上见到了没贴这些的,八成是遇到山寨大哥了。
可以加入赛扬、奔腾、酷睿2的横版新logo
再从横向的处理器型号标准来看。首先要说明一下,英特尔的型号是一个字母加四个数字,形如:AXXXX,其中A代表字母,XXXX代表数字,
( 注:赛扬也是一个字母加四个数字 :如T3000, T31000 ! )
下面说说处理器型号。最高端的是酷睿2的四核心产品,特点是主频高缓存大,适合高性能办公和娱乐应用,还有不方便使用台式机的游戏发烧友。用来标示四核的字母是Q或者QX。Q就是Quad四核,X代表Extreme至尊版,性能比Q更高。此外,标有X的处理器是不锁倍频的,OEM厂商可能会出一些定制机型,用户也可以选择自己超频。
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T、P、SP、SU和SL,以及无字母编号、只有三位数字编号的系列。
T或P系列,从3000到9000系列都有。T和P都是标准电压,不同之处在于P系列进行了功耗优化,其TDP只有25W,而T有35W。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缓存大小,主频高低,还有FSB的频率不同。其中800MHz前端总线的包括 T3000系列到T6000系列,P7350往上起都是1066MHz的。而9000系列的二级缓存都是6M,二级缓存这东西和频率一样,都是越高越好,它可以大大提高处理器核心与内存之间的沟通效率。
如果考虑省电性能,intel还有低电压和超低电压版产品,开头编号包括U,L,SU,SL四种,目前常见的是SU和SL。包括苹果MacBook Air,戴尔Adamo到4000多元的Acer 3810T都使用该系列CPU。现阶段低电压CPU已经从65nm工艺升级到45nm,FSB也拉升至800MHz,目前这个系列涵盖酷睿、酷睿2,奔腾和赛扬(赛扬超低电压处理器不带字母编号,数字编号是723)三大品牌,成机价格从4000多到几万块都有,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。
最后是赛扬品牌专用的三位数字编号,它被定位为入门级,特点是缓存和前端总线都不大,主频不高,但同样采用领先业内至少一代的45纳米技术制造,基于先进的英特尔架构,此外价格很低。比如赛扬900的规格为:1M缓存,800MHz前端总线,2.2G主频。 。
(注:赛扬品牌包括两部分主流为T1600/T1700 双核45nm, 及最新的T3000/T3100 是双核45nm. 三位数字编号的赛扬是单核,价格低但现市场上已很少了。 )
这些编号和数字看起来繁琐,但仔细观察一下后就会了解到当前笔记本市场的处理器性能规格,在选择处理器的时候,品牌越高,性能越好,一般而言,其功耗控制也更好(比如采用的功耗控制技术更多),因此性能高并不代表功耗大,这是英特尔笔记本处理器的一个显著特点。当然顶级的Q和QX实在是太强悍了,功耗要显著增大。而在同一个品牌里,后面数字越大,表示性能越好。
下面是新出的I系列的处理器,没时间整理,下次再编辑一下。
而2010年1月发布的六款新品均采用Westmere 32纳米工艺制作而成,笔记本处理器的开发代号是Arrandale,32nm的生产工艺比45nm工艺具备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,Westmere与Nehalem芯片采用了同样的微架构,与Nehalem架构的i7一样,新的i3、i5、i7处理器也都将将存储控制器整合到CPU中,并且为处理器提供了更快的管道和系统部件的通信能力。同时新的移动处理器还“革命”性的将图形处理核心(GPU)整合到了处理器中,新的处理器并没有如老版本的i7一样采用4核心设计,而是采用了成本更低的双核心结构,通过超线程技术来实现双核4线程的工作方式。每个核心都配备256KB高速二级缓存,并且还集成DDR3内存控制器,然后按照产品级别的不同分别配以3-4MB不等的三级缓存(L3 Cache)。